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当皇帝?不是他不想,而是实力不够

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当皇帝?不是他不想,而是实力不够

时间来到1643年,清太宗皇帝皇太极突然驾崩,然而生前却未立嗣子,由此导致了一场争位风波。当时爱新觉罗家族主要有三大势力,分别是豪格集团、多尔衮集团以及代善、济尔哈朗集团。

其中豪格集团实力最强,首先作为皇太极长子,有着两黄旗的支持,因为两黄旗乃是皇太极亲领,属于忠于皇太极一脉的势力,所以两黄旗希望由皇子继位。两黄旗作为皇帝下属,实力在八旗之中最为强悍,索尼、图赖、鳌拜这些人都是出自两黄旗。他们甚至放下话来,如果不立皇子,宁愿一死。

其次,豪格的爵位是和硕肃亲王,又是正蓝旗旗主,不仅地位上能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,实力更是强悍。多尔衮集团的实力稍弱于豪格,其主要的倚仗就是自己的镶白旗和弟弟多铎的正白旗。

至于朗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,虽然两个人加起来坐拥三旗,但由于皇太极生前对其多有打压,所以实力并不强,甚至不如多尔衮,算是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第三大势力。

由于,代善和济尔哈朗表示不争夺皇位,保持中立。所以争夺皇位的人主要就两个,分别是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。而豪格在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,他的两黄旗加正蓝旗,可比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要强上不少。此外,豪格拥有长子身份,而且战功卓著,不仅符合“立长”这一传统,在功劳威望上,也不差多尔衮多少。

更为关键的是,多尔衮集团内部,也并不是铁板一块。多尔衮的弟弟多铎虽然表面是站在哥哥这边,但他自己也想当皇帝。当时在议政大会上,多铎开始表示推举哥哥多尔衮继位,而多尔衮则走过场般的表示谦让。没想到多铎不配合,立刻表示,多尔衮不接班,他自己可以接班。

“若不允,当立我,我名在太祖遗诏”

这其实并不意外,多铎原本就比多尔衮受宠,当初努尔哈赤在位时,多尔衮一直都是排在多铎后面。所以,对于多尔衮来说,当时他和豪格争位,实力上其实是处于劣势。尤其是两黄旗大臣将领们一直都是坚持立皇子,直接否定了多尔衮的继位资格。但是,多尔衮又不能就此认输,如果豪格登基,少不了会对其报复。

所以,对于多尔衮来说,就算自己无法登基,那也不能让豪格皇帝。于是,多尔衮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。他主动放弃争夺皇位,转而推举九皇子福临继位。这一招对于豪格来说,无疑是釜底抽薪。因为福临同样是皇子,两黄旗不会反对。如此一来,多尔衮的两白旗就能对豪格的正蓝旗形成实力压制。

此外,福临母亲布木布泰,乃皇太极五妃之一,出自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,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。其不仅意味着福临出身高贵,更代表福临背后有着蒙古人的支持。

所以,在两黄旗保持中立的情况下,福临凭借多尔衮的支持和蒙古人的外戚势力,就可以对豪格形成压制。

此外,保持中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,也被推举为辅政亲王,无形之中也被拉到了福临这一边。至于礼亲王代善,一直没有太多想法,只要大家和和气气,不内讧就行,所以他也赞成这样一个方案。于是,原本占尽优势的大阿哥豪格,就这样变成了绝对劣势的一方,最终只能是放弃争夺皇位,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九岁的小孩儿登上皇位。

所以,多尔衮不是不想当皇帝,只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,他没有那个实力当皇帝。

不过,就算没有当上皇帝,多尔衮衮凭借着拥立之功,得到了巨大好处。皇帝福临年幼,同为辅政亲王的济尔哈朗,又无心与其争权,主动表示以多尔衮优先,使得多尔衮大权独揽,成为了这场权力之争的最大赢家。

《清史稿·卷二百十八·列传五》:济尔哈朗谕诸大臣,凡事先白王,书名亦先之。

多尔衮于顺治元年被封为大将军,次年又进位皇叔父摄政王,彻底掌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。虽然他此时不是皇帝,但其权力已经与皇帝一般无二。

当然,当时摄政王之后的多尔衮是有机会篡位的。多尔衮以皇父摄政王的身份代理皇权的,京城防卫与紫禁城防卫也全在掌握,待到彻底稳定中原,到时候辖取天下的巨大战功,黄袍劝进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。

然而天不假年,多尔衮在顺治七年,因为行猎时坠马跌伤,不治身亡。而他在死后,被顺治追尊为帝,庙号成宗,并以帝王礼厚葬,其实也算是当了一次皇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托马斯·穆勒(德国射手创造历史)
365现金app

托马斯·穆勒(德国射手创造历史)

📅 06-27 👁️ 2088
狗狗失踪了怎么办?教你有效寻找爱犬的实用方法与技巧
《易传》彖传·上篇
365bet线路检测中心

《易传》彖传·上篇

📅 06-28 👁️ 72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