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为清朝入关立下汗马功劳,不但被汉人唾弃,还被清朝皇帝鄙视?

他为清朝入关立下汗马功劳,不但被汉人唾弃,还被清朝皇帝鄙视?

在江南,他执行了剃发易服的政策——要求汉人男子必须剃掉前额的头发,留下后脑勺的长辫,改穿满族服装。

这个政策遭到了极大的反抗,许多汉人宁死不从,喊出"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"的口号。

洪承畴却残酷地镇压了这些抗争。在他的督促下,不遵从剃发令的人被处决,反抗的义士被剿灭。

他曾经派兵包围一座文人聚集的城镇,强制所有人剃发,不从者立斩。这种手段让他在汉人心中的形象更加恶劣。

尽管洪承畴为清朝做了这么多,清朝统治者却从未真正接纳他。

在清廷内部文件中,提到洪承畴时常用"豢养"这样的字眼,就像描述一只被驯服的动物。

皇太极虽然表面上重用他,私下却对亲信说:"此人背叛故主,岂能真心归顺我朝?不过是利用而已。"

康熙四年(1665年),洪承畴在北京去世,享年73岁。清廷为他举行了体面的葬礼,但在悼文中,仍有轻蔑之意。

到了乾隆时期,洪承畴被编入《贰臣传》甲等,这本书记载的都是背叛明朝投靠清朝的汉人官员,是一种历史的耻辱柱。

崇祯皇帝眼中的“救星”

在投靠清朝之前,洪承畴在明朝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功臣。他在万历年间考中进士,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。

一路升迁,到了天启末年,他已经是陕西布政司督粮参政,负责这个边疆重地的粮饷供应。

崇祯年间,陕西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。饥荒、苛捐杂税和官场腐败让农民们忍无可忍。

高迎祥(就是后来人称的"闯王")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在陕西各地攻城掠地,势头相当猛。

洪承畴临危受命,被派去平定这场叛乱。他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措施:

一方面集中兵力围剿农民军主力,一方面对普通百姓施以恩惠,切断农民军的群众基础。

在洪承畴的指挥下,明军成功俘虏了闯王高迎祥,重创了李自成的队伍。

这一战役让洪承畴名声大振。崇祯皇帝龙颜大悦,亲自为他加官进爵,封他为三边总督。

在当时的朝廷上下,洪承畴被视为能够拯救摇摇欲坠的明王朝的重要将领之一。

崇祯皇帝对他寄予厚望,常在朝会上赞扬:"若朕有十个洪承畴,天下何愁不定?"

崇祯十二年(1639年),随着清军的威胁日益增长,崇祯皇帝调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,专门负责防备日益强大的清军。

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,相当于把整个明朝的东北防线都交到了洪承畴手中。崇祯在任命诏书上写道:"朕信任卿才能,望卿竭力保我大明山河。"

洪承畴在上任后加强了防御工事,整顿军纪,增加粮饷供应,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。

在他的治理下,蓟辽地区的明军士气有所提升,一度成功抵挡了几次清军的进攻。崇祯皇帝闻讯后欣喜若狂,赐给洪承畴黄金百两和锦袍一件作为奖励。

被俘后的选择

洪承畴在东北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。崇祯十五年(1642年),清军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明朝东北防线。

这场后来被称为"松锦大战"的战役成为洪承畴命运的转折点。

松锦大战之前,洪承畴其实是主张坚守不出的。他深知清军骑兵机动性强,而明军多为步兵,在野战中很难取胜。

他的策略是利用坚固的城防工事消耗清军的兵力和士气。但是,朝廷中的一些大臣指责他胆小怕事,不敢出战。

崇祯皇帝在这些言论的影响下,下令洪承畴必须出城迎战。

洪承畴无奈领命出战,结果正如他所料,明军在野外遭遇清军主力后节节败退。清军骑兵包抄切断了明军的退路,大批明军被围困在松山和锦州一带。

洪承畴指挥将士死守孤城,断粮断水坚持了两个多月。最终,松山城破,洪承畴被俘。

被俘后的洪承畴起初表现得很刚烈。他绝食明志,几天不吃不喝,表示宁死不降。

皇太极对这位明朝名将很欣赏,亲自去劝降。他对洪承畴说:"大明朝已是日薄西山,何必为它送命?归顺我朝,保你富贵。"

洪承畴最初不为所动,但随着时间推移,他的态度开始动摇。皇太极一方面给他看明朝朝政腐败、民不聊生的情报,一方面描绘清朝的兴盛前景。

特别是当洪承畴得知崇祯皇帝在他被俘后立即任命了新的蓟辽总督,甚至为他举行了"死后"的祭奠时,他感到极度失望和被背叛。

经过一番思想斗争,洪承畴最终决定投降清朝。这个决定让明朝上下震惊不已。

崇祯皇帝在得知洪承畴不仅没死,还投靠了敌人后,据说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杯,连呼"辜负朕望!"

恩人的谴责

洪承畴投靠清朝后不久,就遇到了他在明朝时期的恩人——江西巡抚郭都贤。这次见面成为了洪承畴一生中最尴尬和痛苦的经历之一。

郭都贤早年曾经提拔过洪承畴,是他仕途上的贵人。

当郭都贤被清军俘虏后,洪承畴特意请求皇太极让他去劝降郭都贤。他可能认为,凭借两人的旧情,郭都贤会听从他的劝告。

但是,当他满怀期待地来到郭都贤面前时,迎接他的却是一场道德审判。

郭都贤看到身着清朝官服的洪承畴,脸色顿时变得铁青。他冷冷地说:"我宁死也不会学你做背主求荣的小人。"

洪承畴试图解释自己的选择:"大势已去,明朝气数已尽,何必白白送死?"

郭都贤却厉声打断他:"宁做亡国之臣,不做亡国之贼!你助清朝残害汉人,历史会唾弃你!"

这次对话让洪承畴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。他开始意识到,尽管他在清朝获得了高官厚禄,但他永远失去了汉人的尊重。

每当他在江南执行清朝政策时,当地百姓看他的眼神中都充满了仇恨和鄙视。有人甚至在他的行辇前吐口水,骂他"汉奸""贰臣"。

更讽刺的是,虽然洪承畴竭尽全力为清朝效力,但清朝统治者从来没有真正信任他。

在朝廷上,满族大臣们常常在背后议论他:"背叛故主的人,又怎能忠于新主?"

皇太极甚至有一次对身边的侍从说:"洪承畴之辈,不过是我们入主中原的工具罢了。等天下平定,他们就没有用处了。"

这种两头不是人的处境让洪承畴晚年非常痛苦。

有传言说,他曾经在深夜独自一人时,对着烛光长叹:"我辜负了大明,却也没能得到大清的真心接纳,这一生,究竟是为了什么啊?"
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

洪承畴从明朝的战功卓著到清朝的功勋显赫,却落得个“两边不讨好”的下场。

纵使他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,帮助清军入关统治中原,最终还是难逃被历史唾弃的命运。

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在国家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,选择站在哪一边,不仅关乎个人荣辱,更决定了历史会如何评价一个人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信息来源:《明清史研究》、《中国历代人物传记》

相关推荐

lol英雄联盟手游卡牌灵魂探戈皮肤价格是多少
365bet体育投注导航

lol英雄联盟手游卡牌灵魂探戈皮肤价格是多少

📅 09-29 👁️ 8006
Linux命令之dnf
365bet线路检测中心

Linux命令之dnf

📅 08-24 👁️ 1654
如何给单独文件夹设密码
365bet线路检测中心

如何给单独文件夹设密码

📅 08-09 👁️ 716